
2025-03-31 16:05:58
精选答案
“戏”最初源于祭祀活动。
也是军队作战前的一种仪式。金文写法各不相同,是秦未统一文字前的普遍现象。西周金文“戏”字所从的“豆”或讹省为“口”。所从的“虍”或繁化为“虎”,竖画左右各加“|”为饰。战国文字“戏”字所从的“虍”、“豆”形体多有变化。但构成要素完全相同,均像在食器“豆”前有一虎头和戈形。会意在祭祀或进餐时有人头戴虎头面具,持戈舞蹈。小篆将不同的写法进行归纳并统一了字形。又因戏是摹仿作战和狩猎的动作,并非真实生活而被称为戏耍,由此引申为演戏、歌舞、杂技等游艺活动。隶书在变小篆圆弧笔画为直方的同时,将戏写作隶书。并作为古代的简化字使用了一千多年。汉隶文字“戏”或讹作从虚、从成;或讹作从戈、从虚。今简化字统一写作“戏”。
2025-03-31 16:05:58
其他答案
(繁體字:戲)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基本汉字。
戏,xi,从虍从豆从戈。会意。祭祀或进餐时,有人头戴虎头面具、持戈舞蹈。戏,汉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很多关于戏的种类。
字形演变过程: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简体
「戏」字,作从戈、䖒声。从「戈」表示用兵器打斗,「䖒」声则用来标示音读。战国文字、篆文、隶书、楷书继承金文的写法不变。在六书中属于形一声。
2025-03-31 16:05:58
其他答案
戏”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戈,会手持兵器,在鼓声中比武角力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戲”。汉字简化后写作“戏”。
《说文·戈部》:“戲,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声。”(戲,三军的偏师。另一义:兵器。从戈,声。)
“戏”的本义为比武角力。如《晋书·礼下》:“成帝咸和中,诏内外诸军戏兵于南郊之场,故其地因名斗场。”由此引申为游戏、戏耍。如“儿戏”、“嬉戏”。
又引申为开玩笑、耍笑捉弄。如《论语·阳货》:“前言戏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