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输在起点,不要放弃,那就冲刺中间,赢在终点!
在西方经济学中, 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人类欲望或需求的能力,是衡量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以下是关于效用的核心解释:
一、效用的基本定义
效用是消费者通过消费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感或幸福感,反映了商品对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
与使用价值的区别
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的客观属性(如食物的营养、衣服的保暖性),而效用是消费者主观感受到的心理满足,二者不可直接等同。
二、效用的主观性
个体差异: 同一商品对不同人的效用可能不同,取决于个人偏好、需求和消费环境。 非客观性
三、效用的衡量与理论
- 基数效用:
假设效用可以用具体数值衡量(如满足1单位欲望=1点效用),并具有可加性。
- 序数效用:仅表示偏好顺序(如偏好A胜于B,但不说明具体差异),无法量化。
- 边际效用:
指额外一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通常随消费量增加而递减。
- 总效用:消费多单位商品的总满足感,是边际效用的累加。
四、效用的经济意义
消费者选择:效用理论解释了消费者如何用有限资源分配在能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是理性选择的核心。
市场分析:帮助企业理解消费者偏好,指导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
五、历史演变
早期经济学家曾尝试将效用作为幸福感的数学测度,但发现其主观性过强,逐渐转向偏好序数的分析框架。
综上,效用是西方经济学中衡量消费者心理满足的核心概念,其研究贯穿微观选择、市场均衡及宏观政策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