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苦作舟,书海无涯苦作途。愿你勤奋努力,勇攀高峰,成就人生巅峰。
经济学考研的数学部分(尤其是专业课)确实包含较多的计算题,其特点和趋势如下:
一、计算题的比重与趋势
占比情况
- 经济学考研数学部分(150分)中,计算题占比通常在80%-90%之间,具体因院校和科目不同有所差异。例如:
- 人大802微观经济学:全为计算题,占比100%;
- 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综合:微观经济学部分以计算题为主,占比约70%;
-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含33分计算题,占比73.3%。
近年变化
- 部分院校的计算题题型趋于固定化,例如名词解释、作图题、计算题的分布比例近年变化不大。 - 顶级院校(如清华、浙大)的计算题综合性更强,可能涉及多学科知识融合。
二、计算题的难度与特点
基础与综合结合
- 计算题通常要求考生掌握微积分、统计学、概率论等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经济学模型(如IS-LM模型、弹性计算、生产函数等)。
- 例如:
- 宏观部分可能要求推导IS-LM方程并求解均衡;
- 微观部分可能涉及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定价、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等。
对考生的要求
- 需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公式和定理,并能快速进行推导和计算;
- 强调解题方法的规范性和逻辑性,部分院校会通过“八股文”题型考察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
三、备考建议
强化基础训练
- 系统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基础课程,掌握核心公式和定理;
- 通过历年真题(如高鸿业、浙江大学指定教材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提升解题技巧
- 掌握计算题的“八股文”写作规范,例如分步骤解答、图表辅助说明等;
-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关注院校差异
- 不同院校对知识侧重点不同,建议结合目标院校的考试大纲调整复习方向,例如对外经贸大学815对计算题的综合性要求较高。
综上,经济学考研的计算题分量较大且综合性强,考生需通过大量练习和系统学习提升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