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普  > 中专专业  > 怎么求mps经济学

怎么求mps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时储蓄的变化量。以下是计算MPS的详细说明:

一、经济学中的MPS定义

怎么求mps经济学

MPS的计算公式为:

$$MPS = frac{Delta S}{Delta Y} = frac{ds}{dy}$$

其中:

$Delta S$ 表示储蓄的增量(即新增储蓄量);

$Delta Y$ 表示国民收入的增量(即新增收入量)。

二、MPS的数学含义

导数视角: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表示储蓄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

怎么求mps经济学

线性储蓄函数:当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即 $MPS = 1 - beta$(其中 $beta$ 为边际消费倾向);

非线性储蓄函数:MPS可能随收入变化而变化,通常呈递减趋势。

三、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数据选择:

需通过统计或调查获取新增收入(如GDP增量)和新增储蓄(如储蓄账户变动)的数据;

线性假设:

线性模型假设储蓄与收入呈固定比例关系,但实际中MPS可能因收入水平变化而变化;

政策意义:

MPS值用于分析经济中的储蓄-投资平衡,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示例计算

怎么求mps经济学

假设某国某季度收入增加500亿元,储蓄增加300亿元,则:

$$MPS = frac{300}{500} = 0.6$$

表示每增加1元收入,储蓄增加0.6元。

总结

MPS是宏观经济学中衡量储蓄对收入敏感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可以揭示经济中的消费与储蓄行为特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