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就业资讯  > 辅助就业政策是什么

辅助就业政策是什么

辅助就业政策是指 为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而提供的一系列支持措施。这些措施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和劳动协议签订等方面相对普通劳动者较为灵活。

辅助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辅助就业政策是什么

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主动承担安排残疾人就业义务的用人单位,国家允许其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享受安置残疾员工工资百分之百金额的实际扣除以及额外的加计扣除优惠待遇。

为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税务机关按照安置残疾员工规模的大小,给予有限额度内即征即退增值税的措施,减轻企业财务压力。

财务支持政策

政府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资金调度、物资调配、厂房租赁等多个环节上予以支持和帮助,如在采购相关物资时为残疾员工较多的企业提供优先权。

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

对残疾人员工就业比例较大的企业,政府提供社会保险费补贴。

辅助就业政策是什么

辅助性就业机构可享受场地租金补贴、无障碍改造补贴、生产设备、辅助器具购置补贴、残疾职工社会保险补贴等资金扶持政策。

就业援助政策

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援助对象就业,支持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提供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政策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降低创业门槛。

政策对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

辅助就业政策是什么

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评价补贴。

对于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与社会救助政策衔接

政策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的联动机制,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多种措施,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其就业率和生活质量。建议企业和社会各界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支持条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