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你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超越自我,赢得更大的成功。
西宁城西区就业工作主要依靠以下三大支柱:政策支持体系、多元化的服务平台以及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机制。具体分析如下:
一、政策支持体系
城西区通过实施“奖补降扩”等惠企政策,发放奖补资金5884.54万元,帮助695家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695万元,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同时,与互助县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组织跨区域招聘活动96人次,拓展用工渠道。
创业服务与就业创业专项计划
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活动,扶持创业204人,带动就业825人。例如,通过“夏都月嫂”“西宁雄瑞保安”等劳务品牌,带动就业8000余人。
二、多元化的服务平台
线上线下综合就业平台
打造“城西区人力资源市场暨零工市场”,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职业培训等“全链条”服务。例如,通过“城西e就业”小程序和社区网格群发布政策信息,实现“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腿”。
专项招聘与活动
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人才夜市”等118场招聘活动,涵盖餐饮、家政、人工智能等领域,累计提供岗位1400余个。例如,与乐都区联合举办电力、数据标注员专项招聘活动,缓解重点行业用工需求。
三、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机制
靶向服务与群体帮扶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为高校毕业生开展“1311”服务1324人次,实现登记就业率92.63%;通过“一人一档、全程跟踪”服务865人,帮助814人实现就业。
动态供需匹配机制
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实时更新岗位信息,结合居民培训意愿开展小班制培训(如低压电工培训),实现“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一体化模式。
四、其他关键措施
劳务协作与品牌建设: 通过“城西-海东”劳务协作机制,与互助县联合举办专项招聘活动,推动劳务输出;打造“大通护工”“湟源日月山下·农旅人”等劳务品牌,带动农村劳动力增收。 数据驱动服务优化
综上,西宁城西区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和精准服务,形成就业工作良性循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97人、农村转移就业1808人等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