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实付出,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相信自己,你能做到!
在民族音乐理论中,“闰”是一个重要的调式概念,其定义和作用如下:
一、基本定义
“闰”指 宫音下方大二度的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降B(♭B)或升A(♯A)。例如,在以C为宫音的调式中,闰音为A(即C降半音)。
二、在五声音阶中的位置
以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为例:
清角:角音升半音(如A→B)
清羽:羽音升半音(如G→A)
闰:宫音降半音(如C→A)
三、调式中的作用
七声调式由正音(宫、商、角、徵、羽)和两个偏音(清角/清羽、变徵、闰)组成。例如:
- 徵调式以徵音为主音,闰音为宫音下方大二度
- 羽调式以羽音为主音,清角为闰音
在调号中,闰音通常用升号(♯)表示。例如,C大调的调号包含两个升号,对应C和A(即C降半音为闰音)。
四、历史与文献差异
不同文献对“闰”的定义存在两种说法:
指宫音下方小二度的音(如徵下方小三度)
指羽音上方小二度的音(如羽音升半音)
这种差异源于古代音乐理论对音程划分的不精确性。例如,《宋史·乐志十七》明确将“闰”定义为清羽(♭7),而多数现代文献则采用“闰=变宫”的定义。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调式和历史背景判断。
五、总结
“闰”是民族音乐理论中用于丰富音阶色彩的重要概念,其核心作用是构成七声调式。理解时需结合具体调式及文献定义,注意“闰”可能对应宫音或羽音的不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