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放松警惕,持续努力,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应届生规避就业陷阱需从信息核实、合同管理、费用防范和维权意识四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一、严格核实企业资质与信息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平台,核实企业是否在经营异常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中。
对比企业官网、官方就业平台与第三方平台信息,警惕薪资过高、工作内容模糊或地址不实的岗位。
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签订书面服务协议,拒绝口头承诺。
二、谨慎签订劳动合同
合同需明确薪资、工作时间、社保等核心条款,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正式工资的80%。
所有约定需书面化,避免格式合同缺失关键信息(如岗位、地点、期限)。
若企业单方面调整条件,需保留沟通记录并依法维权。
三、拒绝一切收费行为
正规企业不会以“押金”“培训费”等名义收费,入职体检需自行承担。
拒绝签署贷款协议,避免债务风险,若已受骗立即报警。
四、增强维权意识
保存沟通记录、转账凭证、合同副本等,便于后续维权。
遇就业歧视或违法行为,向学校就业部门、12333或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五、其他注意事项
面试安全:避免单独到非正规场所面试,警惕“储备经理”转行推销等套路。
薪资合理性:对比同行业薪资水平,对“高薪”岗位保持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