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行动要结合起来,只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判断离校未就业人员需结合时间范围、就业状态、社保缴纳及档案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具体标准如下:
一、核心判定标准
以毕业之日起算,通常为两年内(部分地方延长至三年)。
就业状态
- 未签订劳动合同或未进入企业工作;
- 未进行自主创业。
社保缴纳
择业期内(毕业两年内)未缴纳社会保险。
档案管理
- 要求保留学校档案的毕业生,学校需在择业期内保管档案;
- 档案已移交至企业或人才市场的毕业生,视为已就业。
二、特殊情况说明
签订劳动合同: 若毕业后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或档案已移交至单位,将不再属于离校未就业范畴; 暂缓就业协议
三、认定途径
可通过以下方式确认:
提供毕业生信息库查询服务;
如就业指导中心、人才市场,可申请实名制求职登记并获取补贴;
通过智联招聘等平台核实就业状态。
四、政策支持
离校未就业人员可享受就业见习、职业培训、求职补贴等政策,具体以当地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