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件事,不是缺少时间,而是缺少努力。
明代专用音乐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宫廷音乐机构与机构音乐
明代南阳藩王唐定王设立的神乐观是明代宫廷音乐的重要代表,其成员在李自成起义后流散至各地,部分人出家为僧,乐谱被玄妙观保存。该机构演奏的南阳板头曲是明代民间音乐的重要载体,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间风格,对后世音乐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和韶乐
明代洪武年间由太祖朱元璋创立的雅乐体系,后更名为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祭祀、朝会等礼仪活动中的核心音乐形式。该乐种以儒家礼乐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南北音乐特色,使用编钟、编磬等乐器,形成“金、石、土、木、丝、革、匏、竹”八音俱全的演奏体系,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集大成之作。
二、祭祀专用乐章
明成祖朱棣创作的《大明御制玄教乐章》是明代祭祀音乐的代表作,主要用于祭天、祭地等重大礼仪活动。该乐章包含《醮坛赞咏乐章》《玄天上帝乐章》等14首道曲,分为迎神、献供、颂歌等环节,体现了明代宗教音乐与礼乐制度的结合。
三、其他说明
乐器与编制: 中和韶乐的乐器编制包含16种,涵盖打击乐、吹奏乐、弦乐等类别,体现了“八音俱全”的特点。 历史地位
综上,明代专用音乐以宫廷机构音乐为核心,涵盖祭祀、礼仪等场景,同时保留了丰富的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