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虽残酷,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业协议签订后意味着以下内容:
一、法律性质与主体
三方协议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校三方签订的协议,属于民事合同范畴,具有法律约束力。
非劳动合同
就业协议不等同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的,用于明确双方具体权利义务(如工资、工时、社保等)。
二、核心作用
明确就业意向
表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并约定报到时间、岗位等基本条件。
权利义务约定
涵盖报到要求、服务期、竞业限制等条款,毕业生需遵守协议约定,用人单位则需按约定提供岗位。
学校就业管理依据
学校以就业协议作为统计就业率、办理毕业手续(如档案转移、落户)的重要依据。
三、注意事项
不等同于劳动合同
协议书仅约束三方,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专属法律文件。
条款审查
避免在空白协议签字,防止用人单位后续单方面变更条件。
后续合同
协议签订后,用人单位通常会在用工后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者共同构成劳动关系证明。
四、特殊情况说明
部分高校将就业协议作为就业率统计依据,可能导致未就业学生为毕业手续签字。建议未就业学生优先签订劳动合同,以明确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