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艺考资讯  > 下里巴人指的是什么音乐

下里巴人指的是什么音乐

下里巴人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具体指战国时期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形式。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下里巴人指的是什么音乐

原始含义

下里巴人最初指春秋时代楚国流行的两首歌曲《下里》和《巴人》,属于民间歌舞形式,具有群体性表演特点,常伴随手舞足蹈。

引申含义

后来该词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代表高雅艺术的“阳春白雪”相对,形成“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雅俗对立。

二、历史背景

时代与地域: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繁荣,民间音乐活动频繁,《下里巴人》作为楚国民间艺术代表,具有广泛传播性。

下里巴人指的是什么音乐

文献依据: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提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说明其普及程度极高。

三、艺术特征

与高雅艺术的对比

- 下里巴人:

通俗易懂,适合大众传唱,常伴随集体表演。

- 阳春白雪:曲调高雅,受众局限于少数文化素养较高的人群。

社会功能

民间歌曲通过歌舞形式传递情感与价值观,具有强感染力,是楚国文化普及的重要载体。

下里巴人指的是什么音乐

四、成语演变

核心曲目:

《下里》《巴人》作为具体曲目被保留下来,成为成语中通俗文化的代名词。

引申用法:现多用于形容文艺作品贴近大众、具有普及性的特点,如“下里巴人皆可赏”。

综上,下里巴人最初是楚国民间歌曲的代称,后演变为形容通俗艺术的成语,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艺术普及与高雅的辩证思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