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考试管理  > 职业科普  > 共有人资格怎么认定

共有人资格怎么认定

关于房产共有人的资格认定,需结合法律文书和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具体标准如下:

一、共有类型

共有人资格怎么认定

共同共有

适用于夫妻、父母、子女等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家庭成员,或基于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形成的财产关系。例如,夫妻婚后共同购买的房产通常认定为共同共有。

按份共有

适用于非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协议或继承、赠与等方式取得的财产,共有人对财产享有份额。例如,朋友间按约定出资购买的房产一般按份共有。

二、法律文书的效力

《房屋共有权证》与《房屋所有权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均作为房屋权属的重要证明文件。

共有人资格怎么认定

三、认定标准

家庭成员认定

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含本科及以下学历)、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兄弟姐妹等。但需注意,成年子女若已独立生活且与父母无共同财产形成事实,可能不视为共同家庭成员。

共有关系形成

需基于法律事实,如共同购房、共同继承、共同劳动或家庭财产共同管理。若无明确法律行为或事实,仅凭名义共有无法确立共有关系。

四、特殊情况处理

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分:

房产证多人共存时,通常按份共有,但法律另有规定(如夫妻、父母子女)的按共同共有处理。

共有人资格怎么认定

非家庭成员的共有资格:如配偶、子女等法定继承人,即使未共同生活,仍可认定为共同共有人。

五、争议解决

优先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若存在登记瑕疵,可结合购房合同、出资证明等材料主张权利。

建议:实际操作中,建议提供购房合同、家庭关系证明、财产来源文件等材料,通过房产登记部门或法院确认共有性质及份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