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历解惑  > 考研资讯  > 预审复审是什么工作内容

预审复审是什么工作内容

预审复审是审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在正式审计前进行,目的是为后续审计工作奠定基础。其核心工作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审计范围与目标确定

预审复审是什么工作内容

明确审计范围: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行业特性及风险水平,确定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领域(如财务收支、内部控制等)。

设定审计目标:

包括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完整,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等。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获取财务数据:

收集被审计单位1-11月的财务报表、账簿及附注,核对期初数据与上年度审计报告的一致性。

更新财务信息:

对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进行重新评估,调整期初余额。

整理底稿资料:

编制计划阶段底稿(如重要性水平计算、风险评估报告)和初步分析文档。

三、内部控制评估

了解内控体系:

通过访谈、观察及流程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情况。

测试内控有效性:

对关键控制环节(如授权审批、资金管理等)进行测试,识别控制缺陷。

风险识别与评估:

结合行业特点及经营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及审计风险。

预审复审是什么工作内容

四、审计策略与计划制定

制定总体策略:

确定审计方法(如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及资源分配。

细化审计计划:

分解具体审计程序(如函证、抽凭、截止性测试等),明确时间节点及责任人。

五、问题发现与整改建议

初步分析报表:

通过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手段,发现异常数据或潜在问题。

沟通与调整:

与被审计单位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要求调整不规范的账务处理。

编制调整分录:

对需要调整的项目进行分录编制,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

六、复核与报告准备

内部复核:

项目组成员提交审计底稿,由质控人员逐一审核,提出改进建议。

完善审计证据:

补充缺失的证明材料,确保审计结论有充分依据。

编制审计报告:

汇总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并提交管理层审阅。

预审复审是什么工作内容

七、其他注意事项

持续关注期初数据:核对期初数与上年审计报告差异,处理审计调整事项。

首次审计特殊处理:需搭建试算平衡表,滚动调整上年数据。

预审复审工作贯穿全年,部分项目在年报审计前6-12个月开始,持续至正式审计启动前。通过系统化的准备,可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