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虽残酷,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初中老师讲绘本故事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以下策略:
一、前期准备
选择与学生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匹配的绘本,确保内容生动有趣且语言简洁易懂。例如《夏洛的网》适合青少年,而《猜猜我有多爱你》则更受低龄儿童喜爱。
熟悉内容
讲述前需通读绘本,明确故事主线、人物特点及核心主题,以便设计互动环节。
二、讲述技巧
多样化导入
通过提问、展示插图或道具(如动物模型)引发学生兴趣,例如:“你们猜猜这只小动物接下来会做什么?”。
情感共鸣
运用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传递故事情感,适时停顿以增强悬念。例如,在描述冲突情节时加重语气,在温馨场景中放慢节奏。
互动式讲述
邀请学生参与故事发展,如让他们猜测结局或补充细节。例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
三、教学延伸
小组讨论
讲述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主题、人物行为或道德启示,教师提供引导性问题。
角色扮演
选择具象角色(如动物主角)进行戏剧表演,学生可通过肢体和声音展现角色特点,增强代入感。
创作活动
安排学生根据故事续写、绘制插图或制作手抄报,巩固理解并激发创造力。
四、注意事项
尊重学生差异: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听故事方式(如坐地垫、抱膝等),关注内向学生的需求。 避免填鸭式教学
评价与反馈:通过观察、提问和作品评价,了解学生参与度及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方法,初中老师既能发挥绘本的趣味性,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