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不过是离成功差一步,成功不过是比别人多一份努力。
关于合同风险中的资格审查,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排查:
一、合同主体资格审查
- 保留合作方营业执照复印件,个人合作方需记录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身份信息,便于合同履行和纠纷处理。
- 核对营业执照有效期、经营范围、注册地址等是否与合同内容一致。
从业资格审查
- 检查合作方是否具备从事相关业务的从业资格,如特殊行业需核验资质证书(如建筑资质、执业资格等)。
- 依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无资格主体签订的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需注意合同无效后的财产处理和责任承担。
二、履约能力审查
财务状况评估
- 通过财务报表、银行流水等手段评估合作方的偿债能力和运营稳定性。
- 对于大额交易,可要求提供第三方审计报告。
实地考察与信用调查
- 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生产/服务能力、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
- 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信用评分或征信查询,核实是否存在经营异常、法律纠纷等风险。
三、商业信誉审查
历史信用记录
- 查询合作方是否涉及重大诉讼、行政处罚或商业违约记录。
- 通过工商、税务、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取信用信息。
市场口碑与推荐
- 了解合作方在行业内的口碑,参考客户评价、合作伙伴推荐等。
四、其他注意事项
合同条款设计: 在合同中明确履约条款(如付款条件、交付期限)、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降低执行风险。 动态监控
通过以上综合审查,可有效识别合作方潜在风险,保障合同顺利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