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是怎样的人,你就是怎样的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离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高考身份识别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主要验证方式
考生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监考人员通过身份证阅读器读取身份证码,核验身份证信息(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照片等)是否与报名信息一致。
人脸识别
- 入场验证: 考生在考场入口处通过人脸识别设备,系统自动与报名时采集的照片及现场照片比对。 - 过程要求
- 离场验证:考试结束时需再次进行人脸识别确认离场。
- 采集与比对:
考生需在指定区域按规范采集指纹,系统将现场指纹与报名时采集的指纹进行比对,连续失败3次可申请人工核对。
二、辅助验证手段
视频监控:部分考点通过视频监控记录考生入场、考试过程,作为身份确认的补充依据。
综合验证系统:部分省份(如江苏)使用“考务通”等设备,集成身份证扫描、人脸识别及指纹验证功能。
三、注意事项
防冒名措施
- 考生需本人入场,防止代人应考。
- 身份证有疑点时,监考人员需通过身份证阅读器读取信息,并与照片、考生本人进行二次核对。
特殊情况处理
- 身份证损坏或过期:需及时报告主考官或考试中心,通过人工核验身份后入场。
- 指纹未采集:可现场重新采集,最多允许连续采集3次。
备用方案
- 部分省份支持通过人脸识别设备输入身份证号完成验证,考生可提前了解当地政策。
四、总结流程图
1. 考生入场时出示身份证,完成身份证核验;
2. 接受人脸识别,确保面部特征与报名照片一致;
3. 完成指纹采集(如未采集则跳过);
4. 考试期间及结束时均需再次人脸识别。
以上流程综合了多种验证手段,确保考生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考生需提前确认考场具体要求,避免因设备故障或信息不符影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