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寄语:学海无涯,书山有路。愿你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资格审查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具体流程可能因招标类型和行业要求有所差异:
一、初步审查
核对申请人是否提交完整申请文件,包括申请表、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
基本资格确认
验证申请人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学历学位、工作经历等是否与申请文件一致。
形式审查
检查申请文件格式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如签字盖章是否齐全。
二、详细审查
资质文件核验
深入审核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文件的有效性。
业绩与能力评估
核查项目经验、财务状况、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评估其是否满足项目需求。
联合体资格审查
若为联合体投标,需验证联合体协议、各方资质及分工是否合规。
三、澄清与补正
信息核实
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材料矛盾、资格不符)进行核实。
申请人反馈
向申请人发出澄清通知,要求补充材料或说明情况。
四、评分排序
评分标准应用
根据招标文件中的评分细则,对通过初步审查的申请人进行打分。
排名与筛选
按得分高低排序,确定进入下一阶段(如投标报价、现场答疑)的合格申请人名单。
五、结果确认
审查报告编制
资质审查委员会编制审查报告,总结评审过程及结果。
招标人决策
招标人根据审查报告确定最终合格投标人,并向申请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后续流程启动
通知合格申请人参加投标报价、现场答疑等后续环节。
六、补充说明
审查办法选择: 通常采用合格制(所有满足基本要求的均通过)或有限数量制(仅限部分优秀申请人进入下一阶段)。 时间安排
以上程序需结合具体招标文件和行业标准调整,建议招标人制定详细的审查指南并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