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雨中寻找快乐,在挫折中保持坚韧。
关于“就业创业三个一”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实践探索,主要包含以下形式:
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三个一”活动(贵州黔东南)
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通过表彰就业创业成效突出的退役军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扶持一批军创企业
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帮助军创企业成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
重点培养退役军人中的乡村振兴致富典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公共就业服务“三个一”标准(辽宁辽源)
办完最后一件事
实现延时、错时服务,确保群众在窗口办理业务时无需长时间等待。
说清最后一句话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政策流程,确保群众完全理解就业服务内容。
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设立总服务台提供免费咨询、指导等,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需求。
三、高校学生能力培养“三个一”计划(山东威海)
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至少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次创业能力培训
提供创业知识、项目孵化等培训,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一次就业能力实训
通过实习、实践项目帮助学生积累就业经验,提高就业适应能力。
四、创业扶持“三个一”机制(陕西勉县)
一厅式贷款受理
设立综合服务窗口,简化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精准帮扶机制
结合创业项目需求,提供个性化贷款方案,撬动创业资金支持。
动态跟踪服务
建立创业台账,定期回访项目进展,及时调整帮扶措施。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三个一”体系(山西师范大学)
协同联动机制
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就业、创业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
信息精准匹配
建立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实现与企业的精准对接,推送就业岗位。
全程跟踪指导
从求职到入职提供全程指导,包括职业规划、心理调适等。
总结
“三个一”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一个载体”“一个机制”“一个目标”的组合,实现就业创业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不同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将“三个一”与党建、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有机结合,形成特色化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