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愿你保持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
内卷,原本是一个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指的是社会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然而,在网络流行语境中,“内卷”被广泛用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类似于互相倾轧之意。
大学生内卷现象的原因
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形势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这种环境下,大学生为了在毕业后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得不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教育评价体系:大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以绩点为王,导致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绩点而选择“给分高”的课程,而非真正有助于知识和能力成长的课程。
社会期望和竞争压力: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学生感受到强烈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迫使他们不断努力,以在学业和各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资源分配存在金字塔形式,越往上走,要求越高。大学生作为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预制品”,在进入市场前需要通过内卷来竞争有限的资源。
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强制”:现代化要求不断进步和创新,这使得个体在追求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压力和竞争。
大学生内卷的影响
高投入难以获得高回报:学习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效应”,额外增加学习时间,或许短期内会有一定成效,而超过一定阈值就会降低学习效率,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没有成长的“成功”:为了击败竞争对手,有些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做一些花拳绣腿的事情,却无法突破自我,实现个人的真正成长。
短期效应遏制个性发展:由于追逐“短期效应”,他们很难找到自身的兴趣爱好,更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应对内卷的策略
自我规划:从进入校园开始,大学生应注重生涯规划,认识自我,包括个性特征、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主动性。
主动学习:大学生应有主动学习的心态与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自己而非他人的“内卷”。
理性竞争:大学生需要在越来越“严”的环境下积极调整心态,对“内卷”有更清醒的认识,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从盲目的不良竞争中走出来。
突破内卷的重围:需要个人的努力,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避免内卷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打破大学校园里“绩点为王”的功利主义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