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的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怕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高考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句翻译需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一、翻译原则
定语后置句的核心原则是“后置定语提前至中心词之前”,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
- 原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
- 翻译:寻求可以出使秦国的人
将定语提前后,需调整句子成分顺序,保持语义完整。例如:
- 原句:
荆州之民附操者
- 翻译:荆州依附曹操的百姓
二、常见类型及翻译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过“者”字结构标志,例如:
- 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找可报秦的人)
- 马之千里者(千里马)
- 僧之富者(富有的和尚)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以“之”字连接定语和中心词,例如:
- 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高位就忧虑百姓)
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例如:
- 常以一敌三(常以一个人对抗三个人)
三、注意事项
古今异义词处理
若定语含古今异义词,需结合语境翻译。例如:“币”在古代指“财物重金”,翻译时需注意。
活用词性
例如“师”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时,需译为“拜师”而非“老师”。
省略成分补充
若定语被省略,需根据上下文补充。例如:“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中“好”为定语,补充后为“巫行视小家好女”。
四、典型错误示例
错误: 求人可使报秦者 → 寻求可使报秦人 正确
通过以上方法,可系统掌握定语后置句的翻译技巧,提升文言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