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解读  > 数学应用  > 具有特色的数学课堂行为有哪些

具有特色的数学课堂行为有哪些具有特色的数学课堂行为有哪些

数学应用 2025-03-31 02:24:15 已浏览:200次

问题描述:

具有特色的数学课堂行为有哪些,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2025-03-31 02:24:15

精选答案


时光如梦 已认证
生活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请相信,只要你们勇敢地面对,坚...

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育行为的一种,它与数学学习行为,教育管理行为共同构成数学教育行为;教师教学行为是教学观念,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函数,教学行为是一种角色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性,因此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应该注重其发生的基础研究。

数学教师行为研究比数学教育心理研究更为重要,因为教师行为具有更高的实践性品德,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具有示范性。具有生成性以及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同时作为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其特有的特征。第一: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具有情境性。情境既可以被看作现象学研究和经验研究的最小单位,也可以被看作若干人之间存在某种行为关系时的一种现象。第二: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具有可塑性,可塑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断的进行学习,课堂实践反思,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行为能力,从而改变了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的变革,教育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因此发生变化。第三,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具有传播性,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传递反馈信息。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通过各种教学行为传播知识,而从传播学视角来看,传播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第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具有选择性,我们发现优秀教师和新手教师的不同特征是选择性,选择性是指教师能够从显著并偶然的信息中分离出重要内容的能力。我们发现优秀教师和新手教师在急性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是不同的,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2025-03-31 02:24:15

其他答案

未来是拼出来的 已认证
既然输在起点,不要放弃,那就冲刺中间,赢在终点!

首先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将学生分组,然后依次让一组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后其他组回老师进行点评总结;针对题目,让有答案的同学上去板书,让有不同方法的同学也上去板书,并让他们讲解做题的思路、原因和优劣性,最后让全体同学选择性地整理到积累本上。最后,老师对一节课的内容作总结,点评。

2025-03-31 02:24:15

其他答案

面试考官邢老师 已认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放松警惕,持续努力,才能在知...

一、内容富有时代特色

小学数学课程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内容地不断更新和升级。教材的编排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社会中相应学科的变化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版块。

首先,在编排体系上,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在不断更新。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于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把那些学习过的知识及时地联系起来,教师应该结合现在学习的内容来安排习题,并与之前学过的内容发生关联。教材在内容的编排要以不让学生感到难度的梯度为编排前提,这样能让小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能以一种螺旋式的进步上升。这种编排还有个好的地方,那就是知识的提前渗透,并伴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点的分散出现化解了学科的难度,能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之外还能够不断地获取各种数学方法和思想,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其次,课程改革之后的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当今科技领域内的进展和变化都会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例如,作为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两项基本内容,认数和计算在教材中的变化最大,它往往会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会有细微的调整。例如,在传统的教材中,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分数小数的计算。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具技巧性和操作性的计数算数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口算也从表内的四则运算逐步扩大到了表外的四则运算。

再次,信息化时代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地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传统的计算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信息以爆炸的方式拥挤而来。如何收集有用信息,怎样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及怎样从中得出结论,则成为一个现代人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数学教材逐渐渗透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其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还要学会利用数据进行推理和分析。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模糊数学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如许多题目就要求学生对重量或者路程作出估计。

二、教学的开放性

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就是学生的数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一起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程的内容不再是例题和习题,学生也不再是为了证明已有的数学公式而做题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成为了参与定理论证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采用“设置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对数学问题进行研讨。

从教师的教学目标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而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以建立起必要的、有效的、基础的和现实的数学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时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要将生活实践和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以设计出大量的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场景,借此指导学生从日常概念出发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学习目的和内容的不同也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告诉学生问题和定理的过程,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切有利条件,方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能够让他们发生兴趣并能主动展开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要鼓励小学生独立地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勇于探究敢于交流并能够有根据地进行质疑。

三、总结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注意到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