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就业资讯  > 广义充分就业是什么

广义充分就业是什么

广义充分就业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定义和内涵如下:

一、广义充分就业的定义

广义充分就业是什么

广义充分就业指经济中所有资源(包括劳动资源、资本资源、土地资源等)均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涵盖了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即所有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合理报酬参与生产活动。

二、与狭义充分就业的区别

范围不同

- 狭义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就业,即所有愿意工作且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能获得就业岗位。

- 广义充分就业则扩展到所有资源领域,包括非劳动资源(如资本、土地)的充分利用。

对失业的包容性

- 狭义充分就业允许存在摩擦性失业(如求职者暂时未找到合适岗位)和结构性失业(如技能不匹配)。

广义充分就业是什么

- 广义充分就业则假设除了正常摩擦性失业外,其他类型的失业(如周期性失业)也应被消除。

三、实际应用中的含义

在经济学分析中,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利用率难以精确衡量,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劳动资源的充分利用状态。例如,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若所有可用资本、技术等资源均得到有效利用,则认为实现了劳动资源的充分就业。

四、政策目标与争议

政策目标

-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如公共投资)和货币政策(如刺激消费)来促进充分就业,尤其是解决周期性失业问题。

- 但需注意,充分就业并非零失业率,而是与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的状态。

广义充分就业是什么

争议点

- 广义充分就业假设在现实中难以完全实现,因为总会有资源闲置或分配不当的情况。

- 过度追求充分就业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如过度投资低效率项目)或忽视其他社会目标(如环境保护)。

综上,广义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化概念,既包含劳动市场的充分就业,也隐含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中衡量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