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愿你保持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
找到气息对抗的平衡点是声乐和播音专业艺考生提升演唱和表达能力的关键。以下是具体方法与训练建议:
一、基础呼吸定位
通过"闻花香"式吸气法,想象自己置身花园深吸一口气,感受气息下沉至丹田(腹部膨胀)。站立时保持这种腹式呼吸,说话或发声时通过腹部收缩推动气流,形成稳定的气息基础。
腰腹扩张与收缩
呼气时想象用手轻按腰部两侧,感受腰腹的扩张与收缩。这种控制能增强气息的穿透力,使声音更具共鸣。练习时可用蜡烛火焰测试:将蜡烛置于4-6cm距离墙面,通过控制呼气使火焰稳定不灭,时间越长说明气息控制越精准。
二、对抗与支撑点的寻找
平衡点的感知
通过持续腹式呼吸,找到最舒适的平衡点(即支撑点),此时呼吸既不感到紧绷也不空虚。可进行"压腹数数法"辅助训练:平躺用书本压住腹部,从1数到10,增强横膈膜控制能力。
对抗训练方法
- 叹气式吸气:先叹气再吸气,利用叹气时的负压吸入更多空气。
- 横膈弹动练习:直立感受膈肌起伏,增强呼吸肌肉力量。
三、实用练习技巧
双手轻贴墙面吹气,保持纸张固定,需用腹力而非胸力,强化丹田支撑能力。
长音与气息控制
先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再加入声音。例如,男生发"啊"音(大嗓门),女生念"咿"(小声),配合长音憋气,感受气息的圆柱形波浪式推进。
歌词与呼吸配合
通过反复朗诵歌词确定换气口(如高潮部分增加用气),并练习在不同段落灵活调整气息量。
四、进阶训练建议
结合共鸣腔打开: 在气息支撑下,通过调整口腔形状(如打开喉咙)增强声音的共鸣效果。 日常坚持
通过以上方法,艺考生可逐步找到气息对抗的平衡点,使演唱和表达更加稳定、有力。建议结合个人情况选择训练方法,并长期坚持。